PAT-Basic-1095
题目
PAT 准考证号由 4 部分组成:
第 1 位是级别,即
T
代表顶级;A
代表甲级;B
代表乙级;第 2~4 位是考场编号,范围从 101 到 999;
第 5~10 位是考试日期,格式为年、月、日顺次各占 2 位;
最后 11~13 位是考生编号,范围从 000 到 999。
现给定一系列考生的准考证号和他们的成绩,请你按照要求输出各种统计信息。
输入格式:
输入首先在一行中给出两个正整数 N(≤104)和 M(≤100),分别为考生人数和统计要求的个数。
接下来 N 行,每行给出一个考生的准考证号和其分数(在区间 [0,100] 内的整数),其间以空格分隔。
考生信息之后,再给出 M 行,每行给出一个统计要求,格式为:
类型 指令
,其中
类型
为 1 表示要求按分数非升序输出某个指定级别的考生的成绩,对应的指令
则给出代表指定级别的字母;
类型
为 2 表示要求将某指定考场的考生人数和总分统计输出,对应的指令
则给出指定考场的编号;
类型
为 3 表示要求将某指定日期的考生人数分考场统计输出,对应的指令
则给出指定日期,格式与准考证上日期相同。
输出格式:
对每项统计要求,首先在一行中输出
Case #: 要求
,其中#
是该项要求的编号,从 1 开始;要求
即复制输入给出的要求。随后输出相应的统计结果:
类型
为 1 的指令,输出格式与输入的考生信息格式相同,即准考证号 成绩
。对于分数并列的考生,按其准考证号的字典序递增输出(题目保证无重复准考证号);
类型
为 2 的指令,按人数 总分
的格式输出;
类型
为 3 的指令,输出按人数非递增顺序,格式为考场编号 总人数
。若人数并列则按考场编号递增顺序输出。
如果查询结果为空,则输出
NA
。
输入样例:
1 | 8 4 |
输出样例:
1 | Case 1: 1 A |
通过代码
1 |
|
思路与注意
- 建立两个结构体
- 考场
POS
,储存考场人数Num
,所有人的总分Score
- 学生
STU
,储存考号id
,分数score
- 考场
- 建立三个映射map
Pos
考场号(string)->
考场(POS),给第二个功能用的,引索是考场号type
等级(char)->
学生(STU)向量(vector),每个等级对应一个vectorPosWithTime
考场号+时间(string)->
考场(POS),引索是考场+时间,这样可以保证是某一天的某教室的人数。
- 不单独创建vector储存学生信息,每次输入后,利用updata()函数,向以上三个映射map中更新数据(增加
POS
的Score
、某一等级的学生信息) - 最后一次性把所有数据全部排好序(利用final()函数)(
vPosWithTime
就是为了给PosWithTime
排序的)(type这个map中的所有vector按照要求排序),防止数据反复拷贝、遍历。 - 每个功能一个函数,计算输出
- 使用printf和scanf,防止后两个测试点超时
反思与评价
这道题写了一下午,主要犯了以下错误
- 逻辑问题。对于类型二的输出,没有考虑到一间考场可以对应多场考试。刚开始想要用类,搞一个类的静态变量(从考场号到考场结构体变量的map映射),在一遍输入,一边构造了对象,就利用该对象的数据进行分析,然后统计。这时犯了逻辑错误,认为这个map统计的考生数就是某一天的考生数。本地运行的时候也没注意检查。
- 阅读问题。这两道题的最后两个测试点一直超时(之前使用cin,cout的时候),然后去看了csdn上一位大佬的代码。没发现跟自己的算法的区别。后来仔细读了TA的文章后,才反应过来是由于
cin
和cout
的巴拉巴拉巴拉的原因。然后我把所有的cin
和cout
换成printf
和scanf
,就不超时了。